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,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但也許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、也許是他們的工作性質讓我們不會特別去注意,使我們常常與他們擦身而過。
清潔人員就是這樣的一群人,我們知道他們在幫我們「環境清潔」,但很少認真去看他們實際的清潔工作情形。
這次,讓我們停下腳步,與清潔阿姨伯伯們聊聊,聽聽他們的故事,以及關切他們在清潔工作大量外包清潔公司的趨勢下,常被忽略的權益。
負責打掃學生宿舍的張阿姨,做清潔打掃的工作已經八年多。每天八點前上班,工作到下午六點。當然,這只是最理想的正常上班時間狀態,但是每當假期過後、或是遇到畢業同學退宿舍潮,她就得在狹小而悶熱的垃圾間裡,與滿山滿谷的廢棄物垃圾同進退。
手指頭中指因為工作而變形的阿姨,當被問到什麼時候最辛苦,她說她根本沒有想那麼多,就只是一直做一直做。只不過垃圾間的太悶熱,還有同學們在走廊上亂放的鞋子雨傘,最讓她苦惱。
「你一整天要彎下去撿這些鞋子,要彎多久欸。」、「我做一天給你看,好累喔那個...」但面對這樣的狀況,阿姨卻只能表現的有點無可奈何。「你也不知道誰做的,講也沒用。有的時候講了,同學還會不高興」
不過,抱怨歸抱怨,阿姨還是個非常樂觀的人。她說,她都開開心心的樂在其中工作,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小孩子,也就沒什麼跟小孩子好計較的了。提起同學們窩心的舉動,像是寫感謝小紙條、或是常拿水果來請她吃,阿姨更是笑容滿面。
「有個同學我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,後來我才知道說他給我的發票,他發票放在這裡,包了一個紙條。寫說:『給辛苦的清潔阿姨』,喔然後我把發票拿去對獎中了兩百塊耶。」
「對啊所以在這邊有時候很辛苦,有時候想想他們是那麼的乖、對我們那麼好。」
「有的時候做到很累啊,同學在這邊過給你打個招呼、笑一下,哇你就感覺心底很窩心工作起來輕鬆多了。」
在打掃清潔的過程中,常會撿到許多寶物,她都會撿起來自己廢物利用,或是送給別人。
跟著阿姨她一整天看她工作,阿姨勤儉知足的態度,常在言談中的笑容裡表露無遺。
面對打掃工作,大部分的清潔人員都像阿姨一樣,把它當個上班的工作,然後敬業的做好它,但也有境界更高的,像是綽號老哥的工友伯伯,劉淞洲。
伯伯年輕時出過唱片,音樂作品富有社會批判性,令人難以想像與現在的樣子做連結。他說,現在他都在鑽研讀佛經,把清潔打掃當成一種消業障的方法。
「不但是修煉。內在是修煉、外在對身體也好。你看我打掃清潔出了一身汗、你看我現在瘦瘦的這樣子,看起來是不是很健康的樣子」
這些阿姨伯伯們都很有特色,相同的是,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哲學理念,跟認份的敬業態度。但是,近幾年來,為了降低清潔人力費用成本,公司與行政機關大量把清潔工作外包給台北清潔公司,勞工的退休、加班、休假、職業災害等等權益,在清潔公司以賺錢為前提的情況下,常常被忽略犧牲掉。
大部分清潔公司的清潔人員,為了怕丟掉飯碗,通常只會忍氣吞聲。就算想要申訴,除了個別向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反應外,目前也沒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產業工會,可以代表他們發聲。
(青年九五勞動聯盟理事長 林曉雯)
「以工會的名義去申請勞資爭議調解,也比較安全。因為法律上對工會幹部是有保護的,就比較不會因為我去申訴,會來被秋後算帳。那個別秋後算帳他要怎麼講你都可以,如果說你有工會幹部身分,你可以說你迫害工會幹部啊。」
這樣聽來,籌組自己的工會,是比較有保障的作法。但或許大部分的人都像阿姨這樣:「但是工作上的事情我不會生氣,因為我會認為說,我要賺這份錢,我就要敬業做好這份工作,沒什麼好生氣的」面對這樣的情況,他們的權益更需要我們去關切。
記者 蔣珮伊 台北報導
|